2009年5月25日星期一

看电影《南京!南京!》

看了《南京》,感觉挺郁闷的一部片子。在日本人的坚枪利炮下,中国的抵抗象一盘散沙,只有几场稍微象样点儿的阻击战,也很快被日本人从远处用坦克和迫击炮击溃了。而在攻城之初,中国军队的最高指挥官就已经跑了,军心动摇,军管和士兵抢着跑出城去,丢盔卸肩,溃不成军。
中国人没有抵抗吗?也有抵抗,尤其在安全区女人被强暴时,在灯下哗啦哗啦地打着麻将时,感觉对比真是强烈。在个人受到威胁时,在身边的亲人时受到威胁时,中国人在这时总会有最大的反抗,但可悲地却形不成力量,最后都倒在日本下的脚下了。一群士兵听到墙外面的机枪,顿时明白了处境,反抗着不听日本兵的口令,在不断射杀同伴的情况下,也端坐不动,却只有同一种命运,区别只在前后几分钟先死后死。这时的抗争,只有愤怒的呼喊,希望这赴死的声音,能传给未死的中国人,能抗争的更强烈些,反正是死,也要死的壮烈。
然而,镜头一转,刚刚哭泣的女人们,又躲在昏暗地楼里,窃笑着打起了麻将。当军人全部死去时,只余下任人宰割强暴的命运。
片子里没有强烈震慑人心的死亡场面,或许江边一片片的死亡,早就让人麻木了,看上去只是象大片的麦田倒了,没有血腥,没有动作片或恐怖片里的暴力,没有让人无法呼吸的恐怖,只有一望无际的死亡,一望无际的死亡。
30万人的死亡,在当时人口数量,基本就是屠城。杀戮,甚至让杀戮的机器,最终也变的迟钝了,也开始厌烦起来。这一切是怎么出现的?是丑恶的人性,还是罪恶的战争?

没有评论: